荆楚足球网/橙色风暴球迷会

欢迎您浏览荆楚足球网!今天是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邮箱

新华网:三管齐下解当务之急 谁是市场足球的杀手

新华网:三管齐下解当务之急 谁是市场足球的杀手

   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(记者赵仁伟、汪涌、李鹏翔)业内人士认为,我国足球改革的当务之急要“三管齐下”,首先是实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,用符合国际职业足球潮流和足球行业规律的体制去管理足球;而同样迫在眉睫的是要大力抓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,否则,中国足球永远没有希望;同时,要严厉打击球场上的赌球、假球和暴力,让失望而去的球迷重回球场。

    不能让“行政之手”主导“市场之球”

  “要想改善中国足球的环境,就必须从体制上去思考,重新构建运行机制。”武汉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沈烈风说,首先,中超联赛是一个市场化的职业赛事,就应该用市场的方式去配置资源,足协就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民间协会。在此基础上,要制定准确、严格的游戏规则,比如裁判委派规则、处罚程序规则等,要减少随意性和长官意志。

  长期从事足球研究的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博士顾晨光认为,当前中国足球协会(或称足球管理中心)将所有的管理权限集中在自己手里,集政府、社团、企业三重职能于一体。角色重置和管理方式的缺陷造成管办不分,该管的管不好或根本不去管,如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,而不该管的硬要管也管不好。因此,足协的角色应定位于社团,向社团管理职能转化。

 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熊晓正认为,足球职业化改革关键是足协的改革。上世纪90年代提协会实体化,已经明确了管办分离的方向,政府不应直接举办体育运动项目,而是交给协会去办。协会应该是非盈利的独立的社团组织,而1997年成立的管理中心是原国家体委下面的事业单位,本意是作为向协会实体化的一个过渡,但实际上却取代了协会的作用,导致协会实体化的改革进程停滞不前。

  熊晓正说,今后的改革,协会实体化是一个突破口。协会作为一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团组织,它的运行机制就不应该按照行政模式,而是按照社团方式运行,各项决策由会员协商,订立契约,这与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。足球职业化改革必须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,要在政策上予以明确。

  武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徐志强认为,职业联赛应该继续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推进改革,其中的关键是将足协和联赛要分开,足协应负责国家队、青少年培养、监管等工作,同时要给联赛成员充分的自主权,少一些行政干涉。但目前的现状是,中超联赛和中超公司的负责人都是足协领导人兼任,导致官商不分、政企不分。

  综合治理 自律自强

  一些学者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,虽然中国足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符合职业足球管理的需要,但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中国足协也有失公允。中国职业体育开展年头较少,法律体系、道德建设、内在机制等还很不成熟,仍处在“初级阶段”。俱乐部、球员、球迷、媒体在职业足球发展过程中都暴露出各种问题,此外专业人才也奇缺。中国足球界元老马克坚生前曾说,中国足球现在最缺的主要是领导人物、设计师,产业化运作高手也很缺乏,成熟的教练、职业的球探难觅,真正懂经营的俱乐部总经理也缺。

  在本赛季掉级的辽宁足球队在职业化进程中的衰落是一个典型例子。辽宁足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,期间经历了曹国俊、张海、张曙光等几位投资人后,于2006年被辽宁本土企业葫芦岛宏运集团收购。但在股权回归辽宁本土之后,辽宁队却在两个赛季后悲惨掉级。

  辽宁足球俱乐部至今没有自己的训练基地,这是一个可笑的事实。2008赛季,辽宁队主场迁回沈阳后,只能栖身沈阳一所大学训练。力量训练、伙食保障甚至不如体工队养的专业举重队。辽宁足球俱乐部只有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,据介绍,可塑之材寥寥。这样不规范、不职业的俱乐部怎么还可能栖身中超?

    在球场上,赌球、假球、暴力盛行,个别球员不珍惜自己的声誉和前途,为求一时之利而铤而走险。不时可见、可闻的赌球、假球和球场暴力,使得越来越多的球迷失望之极,选择了远离球场。没有球迷就没有市场,没有市场就没有职业体育,这种状况对中国足球是致命的。

  在中国足球界,管理者、俱乐部、球员、球迷和媒体等都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,而不是一味指责别人、开脱自己,中国足球的发展环境才能越来越好。

  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不能“喊”而要“抓”

 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:“提高足球水平没有什么奇迹可言,必须从青少年抓起。” 他认为,对于中国足球而言,“只有从青少年足球发展入手,才能帮助中国足球最终提高水平。”

  而亚足联前秘书长维拉潘说得更直率。他说:“现在中国足球需要一场革命,中央政府以及体育、教育部门必须要联合采取措施来建立一个新的足球体系,必须要在学校内开展足球运动,足球应该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这需要体育和教育部门之间互相合作,才能把足球真正引进到学生体育运动中。同时还要建立各个年龄级别的、健康的联赛,这样才能保证国家队有充足的后备人才。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是个复杂的工程,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起齐心协力、并在一些专家的指导下才能做好。”

  恐怕没有人反对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,但在“谁来抓”和“怎样抓”方面似有分歧。中国足球界长期是“喊得多”,“抓得少”。对此,武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徐志强提出,青少年培养工作绝对不能市场化,这也是以前中国足协的职责,但足协没有做好,导致中国足球后备人才严重萎缩。目前,各地的足球学校都是以赚钱为目的,家长送孩子学足球得花上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,并且孩子过早被封闭起来,脱离了家庭和社会,文化教育也形同虚设,导致踢球孩子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非常低。

  北京国安俱乐部总经理李小明提出,体教结合是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根本出路。足球人才的基础扩大了,身处金字塔尖的职业球员的素质才能提高。

  而中国足协也意识到了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主持中国足协工作的副主席南勇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中国足球的当务之急,是要加大力量,推动青少年足球的发展,完善后备力量培养体系。中国足协将会陆续出台一些举措和奖励手段,以提高足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。”

  南勇说,中国足协下一步要与地方体育局协作,加强训练方面的投入和管理,保证高水平球员输送的渠道;与教育系统体教结合,通过在中小学开展足球运动,鼓励更多的孩子到球场上去踢球,完善后备力量的培养体系。中国足协也将出台一些奖励举措,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。